杨军

2004级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校友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计二院副院长

南沙分院院长


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二十余年,独立完成和主要参加的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项目达100多项,项目类型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污水处理厂、基坑设计等,其中10余项为省市重点项目;在完成的项目中,2项获国家行业奖、12项获省级奖;主持或参与了3项科研项目,其中获得国家行业科学技术奖1项、省级行业科学技术奖2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杨军回顾并总结个人职业成长历程,共经历了两个阶段:技术管理、项目综合管理。他介绍道,“技术管理涉及的因素较为单一,管理范畴较窄,管理依据清晰明确;项目综合管理涉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涉及的因素十分丰富,属于整体系统管理,要运用技术和项目管理的综合技能。”

杨军认为,通过华工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硕士的学习,对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四方面的影响。第一,使他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项目管理的知识,拓展了个人知识面;第二,促使他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做到了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第三,帮助他由技术型的工程师,成长为综合型的项目管理者;第四,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校友,在互相鼓励与支持下,个人不断成长。


结缘华工,笃行求知

杨军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勘察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会遇到很多与项目管理相关的问题,为了提升自身项目管理的能力,因此选择报读项目管理专业。

“以工见长的华工,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华工培养出了很多知名企业家,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杨军接着说道,“华工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最吸引我的是,学院拥有一批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

虽然距离当年求学华园已有近二十载的时间,但是求学期间的美好时光仍然令杨军难以忘怀,“华工经常组织国内外顶级管理专家来校讲学,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这是最让我难忘的事情。”


创新、匠心、共生

从业二十余载,杨军对2010年的京溪净水厂项目印象最深刻、感情最深厚。

京溪净水厂是全国第一个全地埋式的污水处理厂,位于白云区沙太北路以东,犀牛南路以北,以“公园”的轮廓隐于闹市。杨军回忆说:“2010年,我们设计师团队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在占常规用地面积仅1/5的土地上,建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净水厂。经过团队不懈的努力和技术攻关,创新性地采用了全国首例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方案,改变了常规的分散式布局模式,使得构筑物和设备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集约组合,因而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市政公用工程给排水设计一等奖。”

根据2020年10月《广州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巧用再生水 广州更节水”的新闻介绍,京溪净水厂的再生水作为沙河涌的景观补水来源,提升沙河涌流域的两岸环境,充分体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观念。2017年至2020年8月补充沙河涌景观用水累计8612万吨。除了为沙河涌补水,还设有厂内再生水利用系统,能将再生水应用于厂内设备冲洗、厂内园林绿化浇灌等。

杨军自豪地介绍:“京溪净水厂项目大大节约了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美化了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典市政工程案例。近年来,广州市政总院将地埋式污水厂的先进经验,先后推广到昆明(昆明第九、第十、第十三等三座污水处理厂)、温州(温州市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等国内多个城市,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更新改造、生态景观营造相结合,把地面绿地和生态花园景观留给市民,提升周边土地的环境质量和使用价值,进一步扩大了治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市政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杨军认为,绿色、高效、智能、共享是市政工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他提出:“创新是技术型团队不断前进的源泉,企业需要营造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及为技术创新提供配套激励制度,这是提升专业技术型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