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锋

2016级MBA校友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总监


    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审计师,受聘为深圳市经济贸易与信息化委员会专家、深圳市会计协会行业专家、深圳市福田区会计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2022级MBA校外班主任、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客座教授、日本明治大学经营学部特聘讲师,在国家级财经刊物发表论文5篇,多次获得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深圳市福田区先进制造业经营管理人才奖、深圳市南山区优秀财务经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会计优秀工作者称号。


“华工工管MBA项目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具有扎实的理工院校的底蕴,严谨和务实是它最大的特点。老师们教学案例新颖、讲课方式生动灵活,通过案例分析串联新的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无形之中就能将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令学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三年MBA学习经历以及学校工科大环境的熏陶下,我潜移默化地蜕变成了一个‘理工男’,有了工程师的思考方式,在工作中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模糊的创意设计成框架,变成可执行的流程落地。‘华南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摇篮’名副其实。”


初心:重新塑造更好的自己

2001年,陈文锋来深圳后一直在制造业企业工作,从会计到财务课长、财务部长,再到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上了管理岗位。

陈文锋认为,虽然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实务经验,平时也通过自学、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管理水平,但是这种学习都是碎片化的。而企业的发展是迅速的,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碎片化的学习显然无法满足与应对企业的飞速发展。

“为了适应新变化,能够系统地学习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对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做一个梳理和提升;同时了解到MBA的授课形式是以案例教学为主,很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者,因此决定报读MBA。”

为什么会选择华工?陈文锋娓娓道来:“当初选择报读哪所学校,做过反复的比较、筛选。最终选择报读华工,一是双一流名校,名望高、口碑好、治学严谨。华工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在企业界有很高的美誉度,是‘华南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摇篮’。二是受校友榜样力量的影响。彩电业‘三剑客’的江湖传奇,TCL李东生、创维黄宏生、康佳陈伟荣三位优秀校友都毕业于华工,分别创立了中国三大彩电品牌。还有占据新能源行业‘半壁江山’的华工校友和其他行业华工优秀校友的努力,让国货深入人心,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良好的环境能改变人,本着到华工这个大熔炉里重新塑造更好的自己的初心,与优秀的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能提升格局并快速带动自己蜕变。三是希望建立更多的外界链接。我从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财务工作,财务人员的圈子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希望通过华工这个平台,认识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建立更多链接,有更好的合作和发展交流机会。最后,华工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例如工商管理学院古朴的建筑12号楼、百步梯、火红的木棉花、‘博学 慎思 明辨 笃行’的校训石和西湖的美景都是吸引我报读‘华南鲤工芒果莲雾大学’的理由。”


向学:良师启迪,学以致用

三年MBA学习时光过得飞快,“华工老师们授课专业水平高,生动、有趣,给人启发。每门课程结束都感觉意犹未尽,期盼下一门新的课程开始。求学三年,我可能是班上最早到校的学生,每次上课都早早到教室等待,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授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肖万老师讲课声如洪钟、中气十足,全程不用话筒,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他既是财务名师也是律师、上市公司独董。对资本市场的并购、估值、商誉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学习了他对并购‘三高’形成的原因分析、业绩对赌不达标的后果及应对策略之后,有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肖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能结合企业实际操作,实用性很强。我参与的几次股权并购都运用了他教授的知识,提前考虑并购对价、业绩对赌、商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采取了规避风险的措施,让并购更加顺利地进行。”

“陈明老师的品牌创新与管理课程,风趣幽默,听他授课如沐春风,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蒙牛的品牌营销案例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以致每次在超市看到酸酸乳就会想起陈老师,这说明陈老师的个人品牌打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学习了品牌创新与管理课程之后,品牌意识的种子不经意间已深深植入我心中,以至于我后来参与的决策事项都会增加一个新的选项,那就是对公司品牌价值的贡献。”

“谢军老师是给我们班授课次数最多的老师。他讲授的财务会计课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关于ROE指标的讲述能分析出企业盈利的3种模式(以质取胜、以量取胜、以钱取胜 ),令人耳目一新。在课堂作业中,我们小组分析某上市公司,我们将作业当成一次真实的投资调研来完成,同学们分工合作,加班加点。我们搜集资料分析了该公司过去5年的财务报表、管理层的风格、股权结构及市场前景等,形成分析报告,得出该企业具有很高的成长性,未来几年市值有可能从200多亿元增长5倍,成为千亿市值公司的结论。我们的努力得到谢老师的肯定。一语中的,时隔4年后,该企业市值最高突破2000亿元。每次与同学相聚提及此事,‘捶胸顿足’,后悔当初没有重仓买入,错失一次暴富的机会。这个小插曲也成为我求学时期的美好回忆。”


把握机遇,因变而变收获:更广阔的未来

华工MBA学习经历对陈文锋影响较深远,他不但系统学习了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华工校友,三年MBA学习收获满满。

“首先,通过系统地学习使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学习的过程既是对过去管理经验的反思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从实战到理论再到实战的转换和升华的过程。有了系统理论的支撑,我在实务工作中更加自信,做决策更加果断。”

“其次,MBA的学习使我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通过三年的学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再囿于过去的思维框架之中,之前更多是从快速处理眼前问题去思考,现在会放长到未来几年的时间去思考,思考的角度不仅仅是站在企业层面,更会站在企业所处产业链中的位置去思考,对市场的关注度也从国内转向了全球市场。站得高自然是望得远的,思考的起点不一样,输出的结果和管理方案也不一样,更多地侧重做一些有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最后,通过在校学习加大了与外界的链接,提升了整合资源的能力。华南理工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校友,扩大了活动的范围,校友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促进了更多的合作。”


分享:职场实用干货

2016年9月,陈文锋开启成长与蜕变的MBA求知之旅;2017年7月,禾望电气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陈文锋是公司股改、IPO全过程的主要参与者,经历了股改、反馈答复、发审会答辩、上市路演等每一个环节。IPO工作任务繁重,担任财务负责人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陈文锋通过优化财务团队管理和加强时间管理,在工作与MBA学习中实现了两不误。

首先,实行了财务工作标准化、统一化。前期陈文锋带领财务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对公司财务账务核算、编制报表、内控制度等实行了标准化,确保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与集团公司一致并形成标准制度。标准化和统一化后管理标准统一,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放在规划、改善和工作异常点的管理上,管理难度大幅降低。

其次,加强了团队成员的培养。创造相对宽松、豁达的工作环境,着意培养团队的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员工发挥主观创造性,引导员工从“我为企业工作”转变为积极的“我为自己的前程而工作”。让有能力的员工晋升为管理者、实行岗位轮换等制度,实现了人员的稳定,提升了工作效率。

最后,加强个人时间管理。陈文锋在日资企业工作多年,对日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有较全面的学习和运用。在他看来,管理者对时间的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重要项目的计划性管理。陈文锋将重要、复杂的工作细化,拆解为多个小项目,并通过管理日程表的形式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完成人、完成标准等,以此为依据全过程跟进,确保每项工作的按时达成。陈文锋还养成了一个特殊的工作习惯,每天提前30分钟到达公司,回顾前一天的工作,同时梳理和分配当日的重要工作,下属到达办公室后就可以及时沟通、迅速投入工作。陈文锋说:“笨鸟先飞,提前到岗有两个好处,一是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加从容淡定地安排好工作,二是在安静的、无人打扰的环境中,会有更多的思考和灵感产生。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十多年了,并会一直保持下去。”